公司快讯

雄安白洋淀 2025 桨板邀请赛圆满落幕:碧波竞速展风采,生态文旅谱新篇


6 月 28 日,雄安新区安新县白洋淀旅游码头碧波荡漾,"2025・白洋淀桨板邀请赛" 在此圆满落下帷幕。这场由安新县教育局主办,京津冀多地协办的水上运动盛会,吸引了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浙江、江苏等地的 200 余名桨板爱好者齐聚一堂,在白洋淀的粼粼波光中展开速度、力量与技巧的激烈角逐。赛事不仅为选手们搭建了竞技舞台,更以 "体育 + 文化 + 生态" 的创新模式,为雄安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一、碧波竞速:水上运动与生态治理的完美碰撞

本次邀请赛设置了 3000 米长距离技巧赛、200 米个人竞速赛和 4×200 米混合接力赛三大项目。选手们驾驭着桨板在淀区水面飞驰,或如离弦之箭冲刺终点,或展现高难度平衡技巧,将力量与美感完美融合。值得关注的是,赛事选址白洋淀并非偶然 —— 这片华北最大的淡水湖泊,经过多年生态修复,水质已连续四年稳定保持 Ⅲ 类标准,成为全国美丽河湖建设的典范。清澈的湖水、摇曳的芦苇与选手们矫健的身影相映成趣,生动诠释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发展理念。

作为雄安新区 "蓝绿交织、水城共融" 城市风貌的核心载体,白洋淀近年来通过生态补水、内源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举措,累计修复湿地 24.86 万平方米,野生鸟类种类从雄安新区设立前的 206 种增至 295 种,鱼类恢复至 48 种。此次赛事的举办,正是对这一生态乐鱼网页版成果的生动展示,也为水上运动与生态保护的深度融合提供了范本。

二、非遗添彩: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的跨界对话

赛场之外,20 余家来自京津冀及安新本地的非遗项目组成的文化市集同样精彩纷呈。安新芦苇画、雄县黑陶、高阳纺织等国家级非遗技艺传承人现场展演,游客不仅能观赏芦苇编织的花鸟虫鱼、触摸黑陶的古朴纹理,还能亲手体验传统印染工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 ' 赛事 + 非遗 ' 的模式,让传统文化在现代体育场景中焕发新生。" 安新县文化旅游和广电出版局负责人表示,非遗市集日均吸引千余名观众互动,成为赛事的 "文化彩蛋"。

值得一提的是,赛事期间同步举办的 "桨板运动与生态保护" 主题论坛上,专家学者围绕白洋淀生态价值挖掘、水上运动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展开研讨。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李华指出:"桨板运动具有低门槛、高参与度的特点,与白洋淀的生态资源结合,有望成为推动雄安体育旅游产业升级的突破口。"

雄安白洋淀 2025 桨板邀请赛圆满落幕:碧波竞速展风采,生态文旅谱新篇

三、未来可期:从赛事经济到城市发展的深度赋能

本次赛事的成功举办,是雄安新区 "以赛营城" 战略的又一实践。近年来,新区以足球、篮球、马拉松等特色赛事为抓手,打造 "1+3+4+3" 赛事体系,推动 "体育 + 文旅 + 科技" 融合发展。例如,2024 年 "雄安杯" 京津冀青少年足球联赛吸引 24 支队伍参赛,配套的足球主题文旅活动带动周边消费超千万元;同年举办的雄安马拉松更吸引 1.5 万名跑者,外地选手占比超 70%,成为城市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

此次桨板邀请赛的举办,进一步拓展了新区赛事经济的边界。据赛事组委会透露,活动期间白洋淀景区游客量同比增长 30%,周边民宿、餐饮等业态收入显著提升。更具长远意义的是,雄安新区青少年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已在安新正式启用,未来将依托白洋淀水域资源,培养专业水上运动人才,助力京津冀水上运动协同发展。

"赛事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舞台,更是城市发展的催化剂。" 雄安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依托白洋淀生态资源和新区政策优势,策划更多如桨板、帆船、皮划艇等水上运动赛事,打造 "北方水上运动之都",让体育赛事成为展示雄安 "未来之城" 魅力的亮丽名片。

从碧波竞速的桨板赛场到热闹非凡的非遗市集,从生态修复的白洋淀到活力迸发的雄安新区,这场赛事不仅留下了精彩的瞬间,更勾勒出一幅 "体育赋能城市、生态引领发展" 的壮美画卷。随着雄安新区建设的持续推进,相信会有更多像白洋淀桨板邀请赛这样的特色活动,为这座未来之城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相关搜索:
  • 白洋淀生态清淤三期工程
  • 雄安新区白洋淀